导语
您是否想过,在游戏里花了几年心血、真金白银投入的账号和装备,有一天会突然“人间蒸发”?
可能您自己不玩,但您的孩子、孙辈或许正沉浸在某个手机游戏里。他们投入的时间、零花钱,在那个虚拟世界里,积攒成了一笔不小的“数字财富”。可万一有一天,游戏公司说不干了,或者随便找个理由把账号封了,我们投入的一切,难道就只能自认倒霉,打水漂吗?
过去,很多人都觉得“虚拟的东西,不当真”。但现在,法律告诉我们:这笔账,必须较真!今天,我们就通过一个花了20万玩游戏,却被游戏公司一纸公告“清零”的真实故事,来看看《民法典》是如何为我们的“数字财产”撑腰的。
第一章 一场突如其来的背叛
中年人的“第二个世界”
成某是一家公司的业务骨干,人到中年,唯一的爱好就是在手机上玩一款角色扮演游戏。这不仅是他从繁重工作中抽离出来、放松精神的方式,更是他投入了大量心血的“第二个世界”。
两年多时间里,成某陆续向这款游戏里充值了大约20万元。这些钱,一部分变成了他角色身上闪闪发光的顶级装备,一部分是还没来及使用的游戏币,还有很多是游戏里独一-二的稀有道具。对他来说,这不仅是一堆数据,更是他两年青春、情感和金钱的凝结。
然而,安逸的日子在2019年10月31日那天戛然而止。
那天,游戏运营商,一家业内知名的互联网企业,突然发布了一则刺眼的公告:因公司经营策略调整,该款手游即将停止运营。
成某的心咯噔一下,沉到了谷底。他最关心的不是游戏关不关,而是自己投入的20万,该怎么办?公告接下来的内容,更是让他怒不可遏。
运营商表示,为了“补偿”玩家,他们会将玩家历史充值总额的5%,转移到公司旗下的其他几款游戏中。
“这简直就是抢劫!”成某对着手机屏幕,气得浑身发抖。
求助无门的至暗时刻
这个补偿方案,对成某来说是巨大的侮辱。
首先,他在这款游戏里还有3万多元的游戏币根本没用,这是他真金白银刚充进去的,凭什么就这么没了?
其次,他花大价钱打造的装备、道具,其价值远超“历史充值额的5%”,现在游戏一关,这些“数字资产”瞬间灰飞烟灭。
更过分的是,所谓的“补偿”,居然是让他去玩几款他根本不感兴趣的新游戏。这就像是你在一家饭店存了1000块钱,饭店突然关门,老板却说:“别急,你可以拿着这50块钱,去隔壁我开的火锅店消费。”
成某立刻联系游戏客服,得到的却是机器人一般冰冷的回复:“先生,很抱歉,这是公司的统一规定,我们无法为您提供其他解决方案。”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成某陷入了深深的无助。他咨询过身边的一些朋友,大多数人都劝他:“算了吧,虚拟的东西,较真你就输了。”“大公司,我们小胳膊拧不过大腿。”
那段时间,成某几乎夜夜失眠。他心疼的不仅是那20万,更是一种被愚弄、被背叛的屈辱感。难道我们普通人在强大的资本面前,真的就只能任人宰割吗?
成某靠法律“组合拳”反败为胜的关键细节、律师对法条的逐句拆解、能直接套用的维权清单,以及“账号被封”的对比案例,我们放在下文详细拆解——解锁后,你能拿到一套“自己也能用的虚拟财产维权指南”。
第二章 一纸诉状与法律的王牌
法律给出的“组合拳”
就在成某几乎要放弃的时候,一位懂法律的朋友点醒了他:“现在不一样了,国家颁布的《民法典》里,专门有保护你这种‘数字财产’的条款!”
这番话,让成某重新燃起了希望。他立刻聘请了律师,一纸诉状将该手游运营商告上了法庭。这里补充一点,虽然成某的游戏停服发生在2019年,但后续的诉讼中,法院参照了《民法典》(该法2021年1月1日正式生效)关于网络虚拟财产保护的立法精神与原则,最终做出了支持玩家的判决。
法庭上,被告手游运营商的律师显得有恃无恐。他们拿出了一份厚厚的《用户服务协议》,指出成某在注册游戏时就已经勾选“同意”,协议里明确写着“公司有权根据经营状况终止服务”,并且“最终解释权归公司所有”。这套说辞,是过去很多游戏公司赖以推卸责任的“法宝”。
然而,成某的律师打出了一套漂亮的“法律组合拳”,让对方的防线瞬间瓦解。
第一拳(定性):明确财产身份!律师首先引用了法律的“王牌”条款:《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二十七条规定:法律对数据、网络虚拟财产的保护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律师向法官解释道:“这条法律虽然文字简单,但意义非凡!**它在国家民事基本大法中,正式承认了网络虚拟财产的‘财产’属性!**这意味着,成某先生在游戏里的装备、道具、游戏币,不再是虚无缥缈的数据,而是和他银行里的存款、家里的汽车一样,是受国家法律保护的合法财产!”
第二拳(定责):击碎霸王条款!接着,针对被告的《用户服务协议》,律师引用了《民法典》合同编的规定。他指出:“游戏公司的用户协议,属于典型的‘格式条款’。根据《民法典》第四百九十七条,提供格式条款一方不合理地免除或者加重对方责任、限制对方主要权利的,该条款无效。‘最终解释权归公司所有’‘有权随时终止服务且不负责任’这类条款,明显是单方面免除了自己的责任,限制了玩家作为消费者的核心权力,是典型的‘霸王条款’,在法律上是站不住脚的!”
第三拳(维权依据):消费者权益神圣不可侵犯!最后,律师还搬出了另一部重要法律。“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成某先生作为消费者,享有公平交易的权利。游戏公司单方面终止服务,并提出极不公平的补偿方案,严重侵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理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法院的定音鼓
法院经审理认为,成某通过充值等方式,付出了相应的金钱对价,其获得的游戏道具和游戏币具有财产利益属性,属于网络虚拟财产,理应受到法律保护。
对于被告提出的《用户服务协议》,法院指出,运营商虽然有权根据经营策略停止运营,但这个行为不能损害玩家的合法权益。协议中排除玩家权利、免除自身责任的格式条款,因违反法律规定而无效,不能成为侵犯消费者权益的“挡箭牌”。
最终,法院作出判决:
被告手游运营商向成某退还尚未使用的游戏币对应款项3万余元。结合成某已享受的游戏服务年限、剩余道具价值等因素,酌定被告赔偿成某因游戏道具等虚拟财产损失共计3万元(约为其充值总额的15%)。
拿到判决书的那一刻,成某激动地对记者说:“我争的不仅是我的钱,更是我们所有普通玩家的一口气!法律最终给了我们一个公道!”
第三章 不止于关服的警钟
成某的胜诉,主要针对的是“游戏关服”的情况。但现实中,还有一种更常见、更让玩家憋屈的侵权行为——账号无故被封。
家住江苏苏州(化名)的李某,是一位资深的网络游戏玩家。他在某知名互联网企业运营的一款游戏中,耗费了近五年时间,投入数万元,打造了一个全服都小有名气的角色。然而,一天早上,他像往常一样登录游戏,却收到了一个晴天霹雳般的提示:“您的账号因存在违规行为,已被永久封禁。”
李某当时就懵了。他立刻联系客服,询问自己到底哪里违规了。客服给出的回复却始终是“系统检测到您的账号存在异常操作”,至于具体是什么操作,对方却含糊其辞,拿不出任何实质性证据。
在李某看来,自己投入了几年心血和金钱的账号,就像是自己亲手盖起来的“数字房子”,现在游戏公司说拆就拆,连个正当理由都没有。这和成某遇到的情况虽然不同,但本质上都是玩家的虚拟财产受到了侵害。
如果李某拿起法律武器,同样可以依据《民法典》第一百二十七条,主张自己的财产权益。他可以要求游戏公司拿出其“违规”的确凿证据,如果对方无法提供,那么这种无故封号的行为就构成了对其虚拟财产权的严重侵犯,李某完全有权要求解封账号,并赔偿其因此遭受的损失。
这两个案例告诉我们,无论是游戏关服还是账号被封,只要我们的虚拟财产受到了不公正的对待,法律就是我们最坚实的后盾。
第四章 守护您的数字钱包五步法
那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该如何有效维护自己的网络虚拟财产呢?我们为您总结了一份可以直接套用的“五步维权行动清单”。
第一步 认清权利 法律是您的靠山
您必须清楚,您在游戏里的账号、装备、虚拟货币,都是受《民法典》保护的合法财产。不要再抱有“虚拟的东西不值钱”的旧观念。当权益受到侵害时,您是有法可依的。
第二步 擦亮双眼 选择正规平台
尽量选择信誉好、运营资质合法的大平台。正规平台通常有更完善的用户权益保护机制。在使用前,花几分钟时间,大致浏览一下用户协议,特别是关于充值、退款、封号和停运的条款。
第三步 加固门锁 做好安全防护
为您的游戏账号设置一个包含字母、数字和符号的强密码,并开启短信验证或人脸识别等多重验证功能。这能极大地增加账号的安全性。
第四步 保留票据 养成存证习惯
这是最关键的一步!证据是维权的基石。您必须有意识地保存好以下几类“数字票据”:
充值记录: 您在游戏中的每一次充值,都要保留好支付平台(如微信、支付宝)的支付记录截图。
资产快照: 定期对您账号内的重要装备、稀有道具、虚拟币余额进行截图或屏幕录像,并确保截图能显示您的账号信息和当前时间。
沟通记录: 所有与游戏客服的交涉过程,无论是通过在线聊天、电子邮件,都要完整截图或保存。如果是电话沟通,要提前告知对方并进行录音。这是证明您“已经协商”和对方态度的关键证据。
关键公告: 对游戏停运公告、用户协议等重要页面进行截图或网页存档,以防对方事后修改或删除。
【家长特别注意】如果充值和玩游戏的是家里的未成年孩子,一旦发生纠纷,除了上述证据,您还需要额外准备:
孩子使用账号的证据: 例如,能够证明是孩子在常用设备(如学习平板)上登录、进行游戏操作的录像或照片。
充值非家长授权的证据: 例如,您与孩子关于“禁止游戏大额充值”的聊天记录,或发现充值后对孩子的批评教育记录等。这些都能在主张“未成年人充值退款”时,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第五步 冷静维权 依法解决问题
当您的权益真的受到侵害时,请按照以下顺序操作:
首先,与平台客服协商解决,并保留好所有沟通记录。如果协商无果,可以拨打 12318文化市场举报电话(主要针对游戏内容、运营合规性问题)或 12345市民服务热线(主要针对消费者权益纠纷)进行投诉。如果以上途径都无法解决,就要像文中的成某一样,果断寻求法律帮助,通过诉讼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第五章 写在最后
法律的世界看似遥远,其实就在我们每一次点击和支付之间。希望今天成某和李某的故事,能为您和您的家人带来一些启发和帮助。
虚拟世界虽然是虚拟的,但我们投入的情感、时间和金钱都是真实的。当这份真实被不公对待时,我们有权拿起法律的武器来捍卫它。
您或您的家人,是否也有过类似的经历?或者对数字生活中的哪些新问题感到困惑?非常欢迎您在评论区留下您的故事和疑问,我们可以像朋友一样聊一聊。请记住,在这里,我不仅想做法律的解读人,更希望成为您身边有温度、可以信赖的法律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