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4日至17日,北京举办的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成了这轮AI行情最直观的“导火索”。股市也像被点燃了一把火:截至8月21日,中证人工智能产业指数(931071)近一月涨了约24.08%,同期中证1000和沪深300只有9.7%和4.96%。这不是孤立现象——Wind数据显示,截至8月21日,市场上共有63只人工智能主题基金,合计规模约732.13亿元,其中规模超10亿元的有14只。今年以来新成立的就有42只,8月以来这63只基金全都实现超过10%的回报。个别标的更亮眼:广发中证人工智能产业ETF(515980.SH)本月劲升18.62%,万家人工智能基金也报出16.98%的回报。
资金已经提前入场,甚至把新发基金的募集节奏都提速了。汇添富上证科创板人工智能ETF原定8月19—25日募集,却在仅两天后于8月20日宣布提前结束;鹏华同类ETF原定募集期是8月1—15日,实际在8月8日就结束,募资总额8.07亿元,机构占比仅1.65%,个人占比高达98.35%,前十大持有人均为个人。高集中度、零售主导的持仓结构,是否意味着短期波动会被放大?这就值得警惕。
另一边,8月20日有六家基金管理人集体上报跟踪中证科创创业人工智能指数(932456)的ETF。该指数从科创板和创业板选取50只样本股,截至8月21日,新易盛(300502.SZ)、中际旭创(300308.SZ)、寒武纪(688256.SH)三只个股权重分别约为15.8%、14.55%、11.76%,前三重合计超过40%,个股推动板块的特征很明显,意味着机会与风险并存。
为啥这波AI板块能这么跑?广发基金指数投资部的看法是:生成式AI带来全球算力需求爆发,服务器功耗上升、北美云厂商加大资本支出,为国产算力产业链提供了“海外映射式”的机会。展望未来,他们认为随着大模型性能提升和爆款应用出现,板块内不同环节的表现会趋于收敛,国产算力与端侧环节或有望持续上行。
不过,乐观声音并非全无保留。多位基金经理和宏利基金研究部总经理孟杰都提醒:热度高不等于业绩马上兑现。国内AI产业链整体节奏仍落后于海外,关键在于竞争格局、技术壁垒和订单可见度,这些才决定谁能真正把“题材”变成“业绩”。孟杰把AI看成一个有明确产业趋势的牛市载体,但选股依然要把业绩落地作为硬指标。
我的判断是:短期内,钱多和情绪会继续把相关标的往上推,但中长期回报则取决于三件事——订单可见度、技术壁垒和利润率恢复。给到几条比较实用的操作建议,便于普通读者直接参考:
1、关注估值弹性与业绩兑现路径。优先选择那些订单清晰、毛利率稳定、对外供货能力强的公司,不要只盯着“概念股”的热度。
2、警惕高集中度和零售主导的募资结构。遇到基金或ETF被散户抢购、成分股高度集中时,控制仓位,设好止损线,别让回撤把人吓跑。
3、用ETF等被动工具分散个股风险。但要留意跟踪标的的成分股集中度,所谓分散有时候只是“名义上的分散”。
4、持续关注海外竞争格局。寻找那些能在全球供应链中占到一席之地的国产龙头,谁能把技术和订单留在国内,谁的未来更可靠。
市场里有网友打趣说“买AI像抢演唱会门票”,也有长期投资者叮嘱“别把热度当业绩”。你是要追一波情绪,还是耐心布局下一波确定性的收益?AI既是趋势,也是战场,机会和陷阱并存。把节奏把好,把眼光放在基本面上,才是长期胜出的路线。
#图文作者引入成长激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