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顶尖学府的精英学子,竟在社交媒体上公开庆祝一名美国政治人物的死亡。 牛津辩论社候任主席乔治·阿巴罗尼耶在查理·柯克遭枪击后,迅速于WhatsApp和Instagram发布“柯克中枪了,我们他妈的走吧”和“柯克中枪了,哈哈”等言论,甚至用游戏术语“SCOREBOARDFN”暗示将刺杀视为“得分”。
查理·柯克是美国保守派组织“美国转折点”的联合创始人,也是特朗普阵营最具影响力的政治网红之一。 他在犹他谷大学演讲时遭遇针对性枪击,当局认定这是一起政治暗杀。 枪手从屋顶开枪后逃离现场,整个过程被监控记录。 柯克生前以拥枪立场著称,讽刺的是,他中弹时正在回答关于枪支暴力的问题。
阿巴罗尼耶与柯克早有积怨。 今年5月两人曾围绕“有害的男子气概”展开激烈辩论。 现场交锋中,柯克质疑西方社会一边歧视男性气质一边忽视男性高自杀率的现象,阿巴罗尼耶试图归因于经济政策,却被柯克反问“为何传统社会男性自杀率更低”时哑口无言,只能回答“我不知道”并离场。 这场辩论的失败可能为后来的仇恨埋下伏笔。
枪击事件发生后,阿巴罗尼耶不仅未表哀悼,反而在社交平台发布庆祝内容。 舆论发酵后,他辩解称发言时“柯克尚未被宣布死亡”,并归咎于柯克此前关于枪支、加沙、LGBTQ议题的“恶劣言论”才引发自己“冲动反应”。 他一面声称“反对政治暴力”,一面指责媒体夸大其删帖行为。
牛津辩论社领导层迅速与阿巴罗尼耶切割。 现任主席穆萨·哈拉杰公开谴责其言论“不当、冷漠且不可接受”,强调这绝不代表组织价值观。 前主席詹姆斯·普莱斯直接辞去慈善信托职务,抗议阿巴罗尼耶“毫无悔意且态度强硬”。 牛津大学官方也声明谴责“任何支持暴力、漠视生命的言论”。
然而,阿巴罗尼耶所在学院的院长瓦莱丽·阿莫斯男爵夫人虽称其言论“令人憎恶”,却以“未违反言论自由规则”为由拒绝纪律处分。 这一回应引发更大争议,被批评为名校对精英学生的双重标准。
阿巴罗尼耶的背景同样耐人寻味。 他来自西伦敦公立学校,凭借A-Level一个A和两个B的成绩(曾被华威大学拒绝)进入牛津大学PPE专业。 他自诩“非精英出身”,曾狂言“牛津不是上流社会喝红酒的地方”,却迅速攀上学术权力顶端,当选为牛津辩论社主席。这种逆袭叙事与其冷血言论形成尖锐对比。
美国企业家乔什·沃尔夫和反犹主义活动组织负责人利奥拉·雷兹相继取消出席牛津辩论社活动。 欧盟甚至罕见发声,谴责“候任主席的支持暴力言论”。 这些行动显示,事件已从校园丑闻升级为国际舆论危机。
柯克遇刺案本身反映了美国政治暴力的恶化。2025年上半年美国发生约150起政治动机袭击,几乎是2024年同期的两倍。 从特朗普两度遇袭到哈里斯办公室遭枪击,政治暴力已成为美国常态。 柯克案发生后,特朗普下令全国降半旗志哀并追授其总统自由勋章,副总统万斯亲自护送灵柩。
共和党人强烈谴责政治暴力,民主党人多呼吁控枪。 犹他州州长斯潘塞·考克斯哀叹“国家已经破裂”,无论说什么都无法弥补裂痕。 这种对立情绪甚至蔓延至英国名校,表明政治极化的全球化趋势。
牛津辩论社历来以思想自由著称,曾邀请马拉拉、摩根·弗里曼等国际人物演讲。 阿巴罗尼耶的言论暴露了学术精英对异见者的极端排斥,他们鼓吹包容,却无法容忍对手生存的权利。 这种虚伪不仅损害牛津声誉,助长了暴力合理化的危险倾向。
事件同时引发对牛津PPE专业的质疑。 该专业被誉为“统治英国的专业”,毕业生包括首相苏纳克、议员特拉斯等。 社交媒体出现“禁止PPE毕业生担任公职”的呼声,阿巴罗尼耶正是该专业学生。 他的言行似乎印证了公众对精英教育脱离道德的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