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宫为谁降半旗,这事儿在华盛顿的规矩簿里,写得明明白白,都是留给青史留名的大人物的。
可就在前阵子,一个叫查理·柯克(Charlie Kirk)的小子,居然也“享受”了这待遇,只不过,这半旗是降在舆论场里,降在吃瓜群众的键盘上。
一出他被当街枪杀的“噩耗”传得有鼻子有眼,连川普本人都亲自下场盖章,发文“痛悼”这位“从头到脚都棒极了的伙计”。
这戏码,说真的,比纸牌屋还刺激。
你先别忙着去查,因为这事儿的真相,就是没这事儿。
柯克活蹦乱跳,比谁都精神。
但这场“舆论刺杀”却比真子弹还厉害,它没要柯克的命,却精准地测出了他在权力场里的分量。
这就怪了,一个连正经大学都没上完的哥们,是怎么混到这个地步的?
他到底给川普灌了什么迷魂汤,能让整个保守派阵营为他的一则假新闻集体“心肺复苏”?
这故事吧,得从泥潭里往外刨。
十来年前,柯克还是个一穷二白的愣头青,兜里揣着几个钢镚,心里却装着整个美国的保守派江山。
当同龄人都在琢磨着怎么混进常春藤时,他扭头就扎进了自己攒的草台班子——“美国转折点”(Turning Point USA)。
这操作,放现在看,就是典型的“反向内卷”。
他赌的不是一张文凭,而是美国年轻人的心思,这盘棋下得可真够大的。
他就像个政治圈的野生网红,没背景没资源,全靠一张嘴和两条腿。
他不去国会山混脸熟,反而一头扎进被自由派思想占领的大学校园,跟那些象牙塔里的教授们抢生意。
他那套嗑,简单粗暴:别天天哭丧着脸觉得自己是受害者,美国梦就在你手里。
这话术,在当时听着跟传销似的,但你别说,还真就对了那帮迷茫大学生的胃口。
他卖的不是理论,是情绪价值,是身份认同。
川普的出现,对他来说,简直就是天上掉馅饼,还是镶了钻的那种。
2016年,当建制派大佬们还捏着鼻子把川普当跳梁小丑看时,柯克已经敏锐地嗅到了风向。
他带着他那帮“校园铁粉”,成了川普最野、最没包袱的啦啦队。
川普在前面用推特开炮,他在后面巩固青年阵地,这配合打得,叫一个丝滑。
真正让他摸到权力牌桌的,是小特朗普。
这俩人简直是失散多年的兄弟,一见面就对上了眼。
有了太子爷这根线,柯克才算是真正走进了海湖庄园的客厅。
你敢想吗?
一个曾经连社区大学都懒得念的家伙,如今能坐在前总统对面,指点江山,聊着内阁人选。
这说明啥?
说明在川普的政治世界里,血统和履历都是虚的,谁能带来流量和选票,谁就是爷。
而柯克手里攥着的,就是让所有政客都眼红的“青年选票”。
这玩意儿有多硬?
看看亚利桑那州就知道了。
这个老大难的摇摆州,柯克的“美国转折行动”砸了几百万美刀,硬是从沙发上、游戏机前,薅出了12.5万名八百年不投一次票的“懒人选民”。
就这么一下,直接帮川普把拜登给干翻了。
这已经不是助选了,这是精准的政治爆破。
川普自己都乐呵呵地承认,能跟年轻人打成一片,柯克这小子功劳大大的。
当然,讨厌他的人能从华盛顿排到加州。
左派媒体骂他是“行走的法西斯”,共和党里的老派精英也嫌他吃相难看,把政治搞得跟街头卖艺一样,low穿地心。
他们觉得柯克那一套,把复杂的社会问题全简化成了“我们”和“他们”的部落战争,除了煽动仇恨,啥也不是。
这话有道理吗?
有。
柯克确实是把双刃剑,他凝聚了一批人,也彻底得罪了另一批人。
他最牛的操作,还是对川普内阁人选的“遥控指挥”。
一个体制外的光杆司令,居然能参与面试和审查未来的部长们,这简直是把“垂帘听政”玩出了新花样。
他就像川普的影子军师,人在江湖,影响力却直达权力中枢。
他和J.D.范斯的故事更是把这种影响力玩到了极致。
一个曾经的“反川”急先锋,在柯克的撮合下,摇身一变成了川普的铁杆盟友,甚至差点就成了副总统候选人。
这手腕,不去当个金牌和事佬都屈才了。
所以,你看,那场离奇的“枪击案”假新闻,虽然是个乌龙,却像X光一样,把柯克在保守派生态链里的位置照得一清二楚。
一个人的“死讯”能惊动前总统,能让整个阵营为之震动,这已经说明,他不再是那个需要蹭流量的小网红了。
他自己,已经成了流量本身。
至于这股流量最终会把他推向权力的顶峰,还是卷入更深的漩涡,那就要看华盛顿下一季的剧本,怎么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