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电竞

你的位置:爱电竞 > 新闻动态 >

全球首个!AI 担任政府“公共采购部长”

发布日期:2025-09-18 18:06:21|点击次数:151

阿尔巴尼亚总理艾迪·拉马(Edi Rama)在 2025 年 9 月宣布,任命一个名为 Diella 的 AI 虚拟助手,担任公共采购部长(Minister for Public Procurement)。Diella 是一个由 AI 创建的“非实体”部长(即没有物理人体存在),负责政府所有公共招标、合同授予等事项。

Diella 原本是从 2025 年年初起在 “e-Albania” 平台上作为一个虚拟助理 / 数字服务接口为公民提供服务,比如帮助办理政府文件、指导如何使用线上政府服务等。

任命的目标是希望通过 AI 的“客观性”“程序化判断”来减少(或避免)人类官员可能带来的腐败、偏见、权力滥用等问题,从而让公共采购变得“100% 透明、公正”。

1、可以说,这是全球范围内一个标志性动作,有几个层面的意义特别值得我们关注。

政府数字化、AI治理的先例。Diella 并不是一个工具,而被赋予了部长级别的职责,这是 AI 在政府中承担实质公共权力的一个初步尝试。是不是“真正部长”在法律与制度上能否等同于人的职能,这点尚有变数,但象征意义非常强。读者可以把它看成:从“辅助决策/服务自动化”迈向“决策/执行自动化”的跃迁。

反腐败 / 提升公共信任。在很多国家,公共招标/公共采购是腐败高发区,因为资金量大、流程繁复杂、监督难、利益关系重。AI 的承诺是 “减少这些路径里的隐性操作”,至少从宣传上来说,这是为了回应国内外对阿尔巴尼亚治理(尤其与欧盟标准/加盟谈判相关)的担忧。

制度与法律挑战。给 AI 授予权力(尤其是公共资金的分配权)在体制里会带出很多法律、责任、透明度、安全的问题。究竟 AI 的判断标准是什么?谁监控?如果 AI 出错或被“操纵”怎么办?这些问题都非常尖锐。阿尔巴尼亚国内亦有反对声。

2、这不是一个“交给 AI 就万事大吉”的故事,存在不少值得怀疑和观察的地方。以下几点特别关键。

法律合法性。国家的宪法、行政法、自治制度里通常假设政府部长是“有人类身份”“可被问责”的角色。AI 虚拟人物能否承担这些法律责任?目前报道中有指反对派认为这一做法“违宪”。

监督与问责机制。如果 AI 系统做出错误判断或者被滥用,谁负责纠正?AI 的“黑箱问题”“偏见”与“欺骗性输入”仍然是现实风险。报道里指出,目前阿尔巴尼亚政府尚未充分公开 Diella 的监督人机制或安全保障。

技术实用性与透明度。AI 要判断哪个投标最优,有很多标准:价格、质量、合规性、技术可行性、环境标准、社会责任等。这些标准经常含糊或有权衡。AI 的算法、训练数据、优先级设定若不公开或不公正,就可能复制或加剧偏见。

公众信任与社会接受度。对很多人来说,让机器/算法来决定公共合同获得者,会引发担心“机器会被人操控”“机器不懂复杂情境”“需要人工判断的部分被忽视”。透明、开放地解释如何运作很关键。新闻里已经说有人“怀疑即使是 Diella 也会被腐败”。

与欧盟标准的兼容性。阿尔巴尼亚有加入欧盟的目标。欧盟对法治、公共采购、行政透明度有严格标准。如果 AI 部分取代人类职责,必须符合这些标准,包括可挑战、可上诉、可审查等机制。是否能被“欧盟评估机构”接受,还看实践里如何展开。

3、对此事后续,我觉得我们应当重点看这几个方面,这些会决定结果是“突破性成功”的范例,还是噱头或潜在问题源头。

法律/政策文件。Diella 的正式任命是否通过国会立法或总统令变成法律上被承认的职务?职责范围如何划定?是否在法律里规定 AI 的责任归属、纠错机制与监督机构?

算法基准与标准公开性。投标评估标准、算法流程、输入数据与训练集是什么,需要公开甚至接受第三方审查。公众能看到 Diella 如何“判断”“决策”,理解其规则。

监督与问责机制建立。比如人工审查、申诉流程(如果投标者对结果有异议可以上诉)、定期审计、反腐败机构的参与、欧盟机制的监控等。

实际运作效果。在实践中,有多少公共采购项目真正由 Diella 決定?是否减少了腐败投诉?是否加快了流程?与之前相比有没有节省成本/降低违法违规?这些“数字指标”很关键。

透明度与公众反馈。社会舆论、媒体调查、民间组织或反腐败组织是否认为这个系统“可信”“公正”“能接受”/被滥用/被政治操纵。人们是否对 AI 的决策过程感到满意,或者担心被当做“挡箭牌”?

技术与安全方面的风险。防止 AI 被“黑箱操作”、被恶意输入操控、系统漏洞、算法偏见等问题。还有数据安全、隐私、以及对抗可能的网络攻击。

4、我认为这一步是勇敢的,也可能是趋势方向之一。用 AI 来辅助或者甚至承担部分政府的公共职能——尤其那些高度系统化、标准化、容易被不透明操作影响的流程——确实有可能提高效率、减少腐败。

但我也怀疑它短期内能完美运行。政府内部结构、法律制度、监督体制是否准备好了,是关键瓶颈。没有强监督、透明规则和追责机制,AI 可能成为“责任真空”的借口。

如果这件事能成功,并被国际社会(包括欧盟)认可,它或许会成为其他国家管公共采购、公共合同的参考模型。但如果出现问题(比如判决被质疑、算法被操纵、公众信任下滑),风险也不小,甚至可能带来法律或政治反弹。

策划:数字理政;撰写:数字菁英网,转载请注明来源

Powered by 爱电竞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站群系统 © 2013-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