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细聊姚明这事儿,四个亿!
这可不是笔小钱,就这么放手,去搏一个…一个前途未卜的篮球梦?
换谁都得盘算盘算。
姚明,这名字,谁人不知,无人不晓。
当年在NBA,他就是禁区里的擎天柱,多少外籍球星被他防得没了招架之力。
功成身退后,按常理,该是安享晚年,点钞票点到手软。
毕竟,那些代言邀约,像涨潮的海水,一浪高过一浪地涌向他。
四个亿?
也许只是个开端!
可姚明偏不走寻常路!
他选了另一条路,一条更具挑战的路,一条荆棘丛生的路——接过振兴中国篮球的重任。
何故?为何舍弃眼前的名利,偏要迎难而上,做这吃力不讨好的事?
这事儿,得从姚明的篮球家底说起。
双亲皆为篮球健将,这基因,那是天生的。
自幼,姚明就与篮球结下不解之缘。
九岁入体校,五年级身高便已逼近一米八,这身条,简直是为篮球而生的。
然而,起初,不少人并不看好他。
缘由?
身形过高!
在篮球场上,过高的身躯有时反倒成了掣肘。
试想,协调性、灵敏度,都得跟上才行。
不过,姚明用实力驳斥了这些质疑。
他从CBA一路披荆斩棘,杀入NBA,成为中国篮球的骄傲。
他的功绩,不仅是他个人的,更是整个中国篮球界的希望。
因此,当姚明挥手告别赛场后,他深感自己肩负重任,有义务助推中国篮球更上一层楼。
四个亿?
在他心中,远不及篮球事业的分量。
他渴望中国篮球的崛起,憧憬中国篮球的未来!
这气魄,寻常人难以企及。
姚明走马上任篮协主席后,可谓是殚精竭虑。
他大刀阔斧地推行改革,从“行政主导”转向“市场运作”,从“唯成绩论”转向“重视后备人才培养”。
这一系列举措,蓝图美好,但实际推行起来,却步履维艰。
原因何在?中国篮球的积弊,非一日之寒,也绝非一蹴而就。
国家队的战绩,依旧差强人意。
里约奥运会小组赛全军覆没,连续两届与奥运会入场券失之交臂,这成绩,实在令人汗颜。
尤以2019年本土世界杯的惨败,更将姚明推至舆论的风口浪尖。
试想,万众球迷对姚明寄予厚望,期盼他能带领中国篮球重返世界之巅。
可结果呢?
战绩如此惨淡,怎能不让拥趸们失望?
除却战绩的压力,中国篮球的商业化进程也乱象丛生。
俱乐部把持广告资源,暗箱操纵球员转会,甚至出现“阴阳合同”这类非法行径。
个别俱乐部退出联赛、赛场上出现有违体育精神的消极比赛,这一桩桩丑闻,让姚明的改革之路更加崎岖。
正如《离骚》所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姚明振兴中国篮球的道路,亦是如此。
所以说,姚明一心想做好事,想让中国篮球重焕生机,但现实却给了他当头一棒。
最终,姚明选择卸下重担。
此事一出,舆论哗然。
有人说,姚明是知难而退;也有人说,他是迫于各方压力。
但在我看来,姚明卸任,并非是临阵脱逃,而是选择了另一种方式来支持他所热爱的篮球事业。
卸任之后,姚明并未远离篮球。
他积极投身公益,让更多孩童有机会接触篮球,出资兴建和改造篮球场地。
他以身作则,从基层做起,为中国篮球的未来添砖加瓦。
如今姚明所做之事,或许比他担任篮协主席时更具价值。
他不再被成绩所绑架,不再受制于条条框框,可以更加自由地追逐他的篮球理想。
姚明对篮球的挚爱,是毋庸置疑的。
他放弃了数以亿计的代言费,选择了中国篮球,这本身就是一种伟大的抉择。
至于他卸任后的道路,是否会更加平坦,是否更能实现他的夙愿,谁也无法预料。
但可以肯定的是,姚明永远是中国篮球的一面旗帜,永远是球迷心中不落的英雄。
那么,你觉得姚明卸任是明智之举吗?
他现在所做的事情,真能助力中国篮球腾飞吗?
此事,值得我们每个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