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甘岭战斗中,我军缴获了很多美军的罐头,但里面装的却是粪便。对此,美军表示,如果要怪就怪张桃芳。
引言
有一次,我们的士兵在打扫战场时,找到了很多美军的罐头。但是当他们打开这些“战利品”时,发现里面的东西让他们大吃一惊。
罐头里不是食物,而是恶心的粪便,这让战士们一阵反胃。对此,美军回应说:“怪就怪张桃芳!”
这些“粪便罐头”是指美军在战场上使用的便携式厕所。至于“张桃芳”,她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位女战士,牺牲在抗美援朝战争中。
小明一口气吃了三个大烧饼,吃得肚子圆滚滚的,脸上笑开了花。
在中国军事博物馆的抗美援朝展区里,展示着一支M1944型莫辛-纳甘步马枪。
这种枪虽然有些名气,但在射速和精度上,还是比不上专业的狙击步枪。
每次扣动扳机后,都需要手动拉动枪栓才能再次开火。如果出现任何失误,基本上就无法补救了。
就是这样一把不起眼的枪,却成了志愿军狙击手的标配,战士们更喜欢叫它“水连珠”。
说起这杆枪,不得不提的就是它的传奇主人——张桃芳。正是他,用这杆枪在朝鲜战场上创造了杀敌的最高纪录。
张桃芳和这杆枪之间还有一个小故事,也因此被连长开玩笑地称为“吃了三个大烧饼”。
张桃芳虽然年纪轻轻,入伍时间不长,但对射击一点也不害怕,枪法特别好。没想到,第一次射击训练,三枪打完,居然全部没中靶。
张桃芳是一位著名的神枪手。
在场的人都瞪大了眼睛,就连张桃芳本人也一脸惊讶。这怎么会这样呢?打偏也好,脱靶也罢,怎么可能三枪全部脱靶呢?
张桃芳惊讶地说:“这怎么可能发生!是不是枪出了故障?”军械员回答,枪都检查过,一切正常。
问题出在张桃芳对新换的莫辛-纳甘步枪不太熟悉。他入朝后担任通讯员,加上连日行军,根本没有时间去熟悉这把新枪,因此才出现了这场尴尬的情况。
连长原本想着张桃芳能给大家带个好头,没想到结果却让人失望,于是开玩笑说他“吃了三个大烧饼”,还罚他去厨房帮忙。
后来,战士们发现,张桃芳就像变了个人似的,整天呆呆的,什么活也不干,就是抱着枪一动不动,一坐就是一两个小时,就像被什么迷住了。
张桃芳这是在“临阵磨枪”,他知道不坚持训练就不可能有好成绩,他不想用“三个大烧饼”的成绩去战场。
因此,他下定决心,专心致志地投入射击练习中。为了增强臂力和稳定性,他用两个沙袋绑在手臂上,每天坚持举枪瞄准练习。
这次经历不仅让他变得更加坚强,还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与美国顶尖狙击手艾克的对决
张桃芳第一次上战场时,因为没经验,心里有点着急,直接开了好几枪,可一枪也没打中敌人。
这次经历让他觉得自己还有很多不足,于是他开始更加努力地训练。不论是狙击小组还是射击训练班,他都积极和同伴们交流心得,互相学习,提高技能。
等再次上战场狙击时,他用9发子弹射杀了7名敌人。没多久,他便打破了打死100名敌人的记录。
很快,张桃芳的名声传遍了四方,他的故事人人都在谈论,报纸上也刊登了他的事迹。美军对他极为畏惧,甚至把他们的“顶尖狙击手”艾克上校火速派到了前线。
要是敌人害怕你、敬重你,那说明你是个很厉害的战士。张桃芳就是这样一个人,他早就赢得了这样的认可。
1953年6月的一天,张桃芳像往常一样走向狙击台,但今天她总觉得有些不对劲。
就在那一刻,子弹向张桃芳飞去,他下意识地低下了头,子弹擦身而过。紧接着,他迅速趴下,躲进了交通沟中。
不久后,张桃芳拿起旁边一个旧钢盔,把枪顶在上面,伸出交通沟外,想要引诱敌人开枪,从而暴露他们的位置。
可方特别机灵,一点动静也没有,张桃芳明白,这次面对的是个有丰富经验的老手,不会简单被骗到的。
他贴着地面慢慢爬行,一点点接近狙击点,快到终点时,张桃芳猛地起身,原本打算进入狙击位置,但对方始终紧盯着他的每一个动作。
张桃芳突然装作中弹,身体一歪,顺势滚进了旁边的掩体。敌人一时无法确定他的真实状况,果然中计,停止了射击。
张桃芳在确认敌人没有动静后,小心翼翼地探出头,观察对面的阵地。他发现那两挺机枪只是虚张声势,真正的敌人藏在暗处。
张桃芳知道这时候不能急,他坚持着“敌人不动,我不动”的策略,耐心等待敌人露出破绽。
时间一点点过去,终于,张桃芳注意到对面山头上的一块岩石微微摇晃了一下。
张桃芳立刻意识到敌人就潜藏于此,他立即开枪,对方也不是等闲之辈,同样发现了张桃芳,张桃芳又被压了回来。
张桃芳没有被敌人的反击吓到,他继续仔细观察敌人的动向。他注意到,敌人的火力似乎主要集中在狙击台的左侧,也就是他现在所在的位置。
这让他心里突然起了个疑心,是不是敌人设的陷阱?还是他们不小心疏忽了什么?
张桃芳悄悄改变了自己的位置。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敌人的机枪弹还是打在原来的地方。这让他觉得自己的想法是对的。
在关键时刻,张桃芳毫不犹豫地扣动了扳机,瞄准目标。同时,对手也察觉到了张桃芳,迅速扣动了扳机。
张桃芳反应得比对手快了一点点,比对手快了零点几秒。正是这几乎忽略不计的时间差,让敌人当场被击毙。
敌人的子弹擦着张桃芳的头皮飞过,他差点就中招了。后来他才知道,自己击中的竟然是美国的顶尖狙击手艾克。
一双皮靴里塞满了空弹壳。
那时,美军凭借他们的空中优势和猛烈的炮火,完全不顾我军的存在,在阵地上放肆地跳舞,挑衅的意味非常明显。
皮定均听到消息后,脸色变得非常难看,立刻表示一定要把这些“牛鬼蛇神”的嚣张态度压下去!
皮定均是个不太容易轻信传闻的人。他知道“神枪手”张桃芳的事迹,但更相信自己亲眼所见。
那天,皮定均拿出一双靴子,让肖参谋送给张桃芳,并希望肖参谋亲自去看看,张桃芳是否真的像传闻中那么厉害。
如果像大家说的那样,这双靴子就作为给他的奖赏;如果传闻不对,就把靴子拿回来。
肖参谋心里不禁涌起一阵酸涩,这双靴子可是总部特地下发的,平时连军长都舍不得穿,没想到现在却......
皮定均还没等肖参谋讲完就抢着说:“要是没有战士,哪来的首长?一个战士在雪地里狙击,肯定比我更需要这个。”
肖参谋点点头,拿着靴子就直奔张桃芳所在的地方。随后,他跟着张桃芳一起来到了狙击阵地。
没过多久,张桃芳就干掉了三个敌人,肖参谋忍不住夸奖他说:“厉害啊,真是让我见识到了你的能耐,没受伤吧?”
观看张桃芳的射击表演
“别担心,敌人的子弹只对棉花感兴趣,不会往肉里钻。”张桃芳笑了笑。
接着,肖参谋向连长说明了来意,把这双靴子作为奖励送给了张桃芳。张桃芳接过靴子,激动得说不出话,他一直舍不得穿这双靴子,珍藏至今。
在一次检查时,皮定均发现张桃芳用的是支普通的苏制骑步枪,于是从自己车上拿出了一支“莫辛纳甘”奖励给他。
张桃芳每次抱着这支枪都会仔细擦拭,缠上布条,不管吃饭还是睡觉,走到哪里都会带着它。
在战场上,皮定均将军奖励了一支枪。这支枪不仅象征着对英勇表现的认可,更是激励战士们继续奋勇向前的重要象征。枪支作为战场上的利器,不仅代表着力量,更承载着责任与荣誉。它提醒每一位战士,每一次冲锋陷阵都需要全力以赴,每一次胜利都离不开团队的协作与个人的勇敢。
这一天,张桃芳接到通知,说要他去皮定均的坑道一趟,和他聊聊心里话。张桃芳从床底下翻出一双皮靴,背在背上,心里挺高兴,就匆匆忙忙赶过去了。
张桃芳刚一见面,就把靴子放在了桌子上:“军长,我觉得您比我还需要他。”
皮定均正要说话,突然听到靴子里传来了清脆的弹壳碰撞声。看到皮定均疑惑的眼神,张桃芳笑着解释道:
军长,这里面装的都是子弹壳,是用您奖励给我的那支枪打的,一共有211颗。
皮定均却说,还少三个(张桃芳的团番号是二一四团),张桃芳顿时明白了,当天下午,张桃芳就带回了三颗仍然带着体温的子弹。
在32天内,张桃芳仅用了436发子弹就击毙了214名敌军,几乎每两发子弹就能消灭一个敌人。
在吕长青的记忆里,张桃芳是个无所畏惧、机灵活泼的人,十几米外的东西他看得清清楚楚。
他们之间有个默契:在敌人洗澡时,等他们脱下一条裤子再动手;拉屎的时候,等他们蹲下后再出击。总之,绝不给敌人任何喘息的机会。
一天,张桃芳和战友们趴在雪地里进入狙击状态,凡是走出坑道的,全都被消灭了。
敌人挥舞着白旗,不断喊道:“你们这群中国佬,不讲道理,怎么还不让人吃饭呢?”
对敌人仁慈,就是对自己残忍。张桃芳面对敌人的喊叫,直接一枪爆头,对方瞬间就哑巴了。
张桃芳的出现让美军日子不好过,只要他还在,美军就别想自由行动。
因此,他们只能小心翼翼地隐藏着,不发出任何声响。就连上厕所这样的事情,也不敢离开战壕。
只能用吃过的罐头盒来解决生理问题,因此就有了所谓的“粪便”罐头。这也充分展示了张桃芳“狙击之王”的实力。
结束语
在1976年7月的皮定均追悼会上,一位大约四五十岁的老兵,满脸沧桑,跪在地上,不断地磕着头,哽咽着呼唤着:
“老首长,我是您的士兵张桃芳……来看您了,老首长……”
大家都担心张桃芳会伤心过度,纷纷上前,小心地扶起这位老兵。
皮定均生前很少谈起自己的功绩和荣誉,但晚年时,他常常提到一个人的名字,那就是“张桃芳”。
皮定均还给张桃芳打了电话,邀请他到福州做客。张桃芳没想到,这次与老军长的相见,竟然是最后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