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根和同父异母姐姐的诉讼连续剧又续订新季了!
佛罗里达州法院刚宣布,这场因纪录片言论引发的诽谤官司将于2025年9月重新开庭。
姐妹俩从奥普拉采访撕到网飞纪录片,三年内两次对簿公堂,吃瓜群众追剧都追累了。
看着60岁姐姐揪着公爵夫人不放,反而让人怀疑到底谁在消费亲情——毕竟前年败诉后换个地方法院再告的操作,在美国司法系统里真不算常见。
这场官司最魔幻的点在于:梅根从没在镜头前喊过萨曼莎的名字,对方却硬要拿着放大镜解读纪录片里每个人的微表情。
当年萨曼莎拿着毕业典礼合照当证据,试图证明姐妹情深,结果被扒出照片拍摄时梅根才8岁,而大她17岁的姐姐早就搬出父亲家。
这种跨时空的“亲情绑架”,在好莱坞剧本里都算过时桥段。
法律专家指出,美国诽谤诉讼需要证明实际恶意和实质性损害,但萨曼莎至今没拿出网飞纪录片导致她工作丢失或社会性死亡的证据,倒是自己先出了本爆黑料的回忆录。
公众人物的家庭纠纷变成连续剧,这剧情在欧美娱乐圈早不新鲜。
卡戴珊家族靠撕逼撑起二十季真人秀,约翰尼·德普和艾梅柏的家暴官司直接养活半个法律自媒体圈。
但梅根案例的吊诡之处在于,当事人已退出王室追求平静生活,反而被原生家庭追着制造冲突。
心理学研究显示,当家庭成员中有人实现阶层跨越时,留守原阶层的亲属会产生“亲情剥削”心理,这种现象在移民家庭和明星亲属里尤为明显——就像麦当劳叔叔的亲侄女每年都要起诉麦当劳侵权。
围观群众现在更该思考的是:当司法系统沦为真人秀道具,吃瓜的我们是不是也在助推这种畸形生态?
萨曼莎的律师团队特意把开庭时间从亚特兰大改到佛罗里达,因为该州对诽谤案判罚更严厉,这种“法律旅游”战术早被滥用。
可就像当年布兰妮监护权案引发立法改革,或许这次官司能推动各州统一诽谤案审理标准。
毕竟名人也是人,用法律手段解决家务事可以,但把法院变成第二摄影棚就过分了。
说到底,公众既想窥探名人隐私,又抱怨他们总上热搜,这种矛盾心态才是永动机。
梅根再被起诉十次也不耽误人家住蒙特西托别墅,倒是普通人在现实生活里真要警惕:别让家庭矛盾演变成旷日持久的表演,毕竟不是谁都能像萨曼莎这样,每次开庭都能喜提三天头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