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共对立几十年他们照样是朋友,陈赓的人缘到底有多好
创作声明:本故事虚构成份,请理性阅读;文中涉及人物情感表达和心理活动为合理推演,基于史实基础;如有表达的观点仅代表笔者个人理解,请理性阅读。部分图片来源网络,与本文并无关联,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特此说明!谢谢!
陈赓家里养着一个牧童,少爷读书他在外面放牛。
谁能想到,这个牧童后来当上了八路军旅长,跟少爷的军衔一样高。
更离谱的是,陈赓在黄埔军校的那些同学,国共分家后一半成了敌人。
可这些"敌人"不但不抓他,还三番五次救他性命。
等到解放后,这些救过他的人却一个个成了他的俘虏。
01
陈赓出身湘乡豪门,祖父陈翼琼跟着曾国藩南征北战,官至花翎副将,妥妥的从二品大员。家里田地成片,仆从成群,在当地算得上首屈一指的富户。
家中有个牧童叫卢冬生,比陈赓小五岁,是个地地道道的穷孩子。按理说主仆有别,可陈赓偏偏不讲这些。两人从小一块玩到大,感情好得跟亲兄弟似的。
离陈家不到十里地的楠竹山村,住着谭家。谭家在湘乡也是有头有脸的人家,老爷子谭润区开了个私塾,专门教书育人。不管你家穷富,只要想读书,他都收。
陈赓自然也在这个私塾里读书。谭润区有个儿子叫谭政,跟陈赓年龄相仿,两人成了同窗好友。为了方便上学,谭政有时候干脆住在陈家。
就这样,陈赓、谭政、卢冬生三个人天天腻在一起。两个读书的,一个放牛的,年龄相差不大,却成了最好的朋友。
时间长了,陈家大人觉得谭政这孩子不错,正好陈赓有个妹妹叫陈秋葵,就撮合了这门亲事。谭政18岁,陈秋葵15岁,两人成了夫妻。
02
谭政结婚不久就去了武汉参军,在国民革命军第二军军部特务营当文书。他想着建功立业,好让妻子过上更好的日子。哪知道这一走,竟成了永别。
陈秋葵本来身子就弱,丈夫走后更是日夜思念,病情加重,夜夜咳血,没多久就去世了。谭政得知消息时悲痛欲绝,从此投身革命事业,后来跟着主席上了井冈山。
卢冬生也没闲着。1927年8月,南昌起义爆发,他毅然跟着陈赓投身革命。当时陈赓是贺龙手下20军第3师6团1营的营长,卢冬生给他当副官。
说起来也有意思,同在南昌起义队伍里的还有林彪,当时只是73团3营7连的连长。粟裕更是个小班长,负责前委警卫工作。
几年后,昔日的牧童卢冬生已经当上了八路军120师358旅的旅长,而陈赓是129师386旅的旅长。两人的军衔一样高,见了面谁也不用给谁敬礼。
可惜好景不长。1945年12月14日夜里,时任东北人民自治军哈尔滨卫戍区司令的卢冬生,坐马车外出办事,回来路上遇到两个苏军士兵抢劫。卢冬生见义勇为想要阻止,结果被人打死在马车旁,年仅37岁。
要是卢冬生活到1955年,说不定也能跟陈赓一样位列十大将。
03
陈赓在谭润区的私塾读完书后,考进了长沙育才中学。在那里,他又结识了一个湘乡老乡宋希濂,两人很快成了好朋友。
1923年冬天,孙中山在广州的政府里当军政部长的程潜,号召湖南青年投笔从戎。宋希濂和陈赓一商量,决定一起去广州报考陆军讲武学校。
宋希濂那年才16岁,家里人不同意他去当兵。可他主意已定,带着三叔给的35块银圆,跟陈赓一起踏上了去广州的路。
陈赓家里有钱,一路上照顾着宋希濂,两人顺顺当当到了广州。可陆军讲武学校一直没开学,他们在广州等得无聊,就四处转悠。
这一转悠,转到了黄埔岛。那里有个陆军军官学校正在招生,两人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报了名,没想到竟然都考上了,成了黄埔军校第一期学员。
在黄埔,陈赓可是个风云人物,跟蒋先云、贺衷寒并称"黄埔三杰"。1925年10月,第二次东征陈炯明时,部队在华阳一带打败仗,敌人紧追不舍。
蒋介石被困在战场上,眼看要被俘虏,想拔枪自杀保全名节。陈赓眼疾手快夺下他的枪,还不顾自己安危,硬是把蒋介石背了出来。
这件事让蒋介石对陈赓格外看重。可1926年"中山舰事件"后,蒋介石在黄埔搞"清党",要求学生们选边站队,不能"跨党"。
陈赓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共产党,从此跟蒋介石分道扬镳。宋希濂却选择了另一条路,继续跟着蒋介石干。
04
虽然政治立场不同,宋希濂和陈赓的私人感情却没有因此断绝。
1933年,陈赓在上海治腿伤时被租界警察抓了。消息传到宋希濂那里,他急得不行,连夜召集了二十多个黄埔同学去找蒋介石,恳求放人。
宋希濂还用自己的性命给陈赓担保,说要是他跑了,这二十多个人愿意一起承担责任。蒋介石念着陈赓的救命之恩,就把他从牢房转到了客房,算是软禁。
宋希濂还怕蒋介石反悔,特意让人给陈赓传话,意思是现在看守松了,有机会就跑,反正有这么多同学担保,蒋介石也不能把大家都杀了。
果然没多久,宋希濂就以给陈赓过生日为名,约了一帮黄埔同学摆酒席,趁机让陈赓脱身了。蒋介石对这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事后也没追究。
陈赓能在黄埔同学里有这么好的人缘,还有个重要原因。1931年,他受命去天津建立中央特科,在浦口车站上火车时,正好碰到了黄埔军校的兵器学讲师、第32军中将军长钱大钧。
陈赓赶紧把帽子往下拉,装睡。可钱大钧还是认出了他,派副官把他请到自己车厢里。
钱大钧当着手下的面开玩笑说抓到了哪个共产党。陈赓也不慌,说自己早就不干那行了。钱大钧没有拆穿,反而跟他聊起了黄埔往事。
05
钱大钧跟陈赓说起当年东征的事,感慨地说要不是陈赓救了校长,他恐怕早就掉脑袋了。原来在东征期间,钱大钧负责保护蒋介石的安全,要是蒋介石出了事,他这个警卫官肯定要被军法处置。
钱大钧还特意嘱咐陈赓,你这个人名气太大,认识你的人太多,以后行走江湖要小心点。一路聊着,火车到了天津,钱大钧不但没为难陈赓,临别时还给了他300大洋。
手下人不理解,问钱大钧为什么不抓他。钱大钧伸出三个手指头说了三点:第一,我跟他有师生情分,不忍心抓他;第二,这人在黄埔人缘太好,抓了他会得罪很多人;第三,你们知道为什么这么多年都抓不到他吗?因为根本没人愿意抓他。
陈赓后来回忆这事时还说,可惜解放后钱大钧没留下来,不然怎么也得把这300元还给他。
黄埔同学对陈赓的照顾还不止这些。陈赓在黄埔当教官时,负责照顾唐生智的弟弟唐生明。唐生明虽然出身豪门,为人却很讲义气。
1927年各地武装起义风起云涌,年仅21岁的唐生明模仿哥哥唐生智的笔迹,从第四集团军军械库里弄出汉阳造步枪300支、子弹上万发,用火车运到湖南浏阳文家市镇,支援秋义部队。
"宁汉合流"后,武汉国民政府倒台,蒋介石看在唐生智的面子上,只是骂了几句"纨绔子弟,行为放荡",让唐生智"严加管束",这事就这么过去了。
06
陈赓的婚姻也跟朋友圈有关。他第一任妻子叫王根英,是上海人,在中共特科工作时跟陈赓结的婚。1933年秋天,王根英因为叛徒出卖被抓,坐了四年牢,后来在党的营救下重获自由。
王根英回到延安后,在八路军129师供给部财经干部学校当政治指导员。1939年3月8日,学校遭到日军突袭,王根英在战斗中牺牲。
王根英有个妹妹叫王璇梅,当时才十几岁。抗战胜利后,陈赓派人把王璇梅接到延安,像亲妹妹一样照顾她。1949年,陈赓给王璇梅介绍了个对象,就是他的老战友陈锡联。
陈赓跟陈锡联的友谊始于鄂豫皖苏区。当时陈赓是红四方面军第12师师长,陈锡联是红10师第30团特务连指导员。抗战爆发后,两人都在八路军129师服役,陈赓当386旅旅长,陈锡联当385旅769团团长。
1943年夏天,陈赓和陈锡联一起在延安中央党校学习,还分在同一个宿舍,成了好兄弟。当时陈锡联已经结婚了,妻子叫粟格,是陕西米脂有名的美人。夫妻俩感情很好,粟格经常到党校看丈夫,让那些单身汉们羡慕不已。
可惜好景不长。1948年春天,正当陈锡联在前线指挥作战时,粟格在后方病死了。这对陈锡联打击很大,很长时间都走不出阴霾。
陈赓看在眼里,急在心里。1949年7月,王璇梅参加了第四野战军南下工作团,路过上海时专门请假去看望母亲。碰巧陈赓当时也在上海,担任第二野战军第四兵团司令员。
见到王璇梅,陈赓眼前一亮,对她说你别急着回去,跟我一起去武汉,我给你介绍个人。
几天后,陈锡联在武汉见到了这对兄妹,一段美好姻缘就此开始。
1955年,陈锡联被授予上将军衔,担任炮兵司令员。王璇梅成了将军夫人,这门亲事也成了陈赓最得意的"作品"之一。
陈赓之所以被称为传奇将军,看看他的履历就知道了。1922年入党时,全国党员才几十个人。1924年从黄埔一期毕业后留校任教,在东征中加入敢死队,徒手爬上淡水城墙。
1927年南昌起义时当营长。1928年到1931年,担任上海中央特科情报科负责人,专门搞情报和惩治叛徒。1931年9月到1932年9月,在鄂豫皖根据地从团长一路升到红四方面军参谋长。
1932年9月,右腿负伤,10月份悄悄去上海治疗。1933年3月在上海租界被抓,随后被引渡到南京,两个月后成功脱险。
1933年6月到瑞金担任彭杨步兵学校校长。1934年10月长征开始,担任干部团团长。1935年5月1日,率领干部团巧渡金沙江,为红军脱险立下大功。
1937年8月红军改编,担任八路军129师386旅旅长。10月率部东渡黄河,多次伏击日军,气得日军在坦克上写"专打386旅"。386旅被美军观察团称为中国最优秀的旅。
1940年在太岳地区开辟抗日根据地,担任太岳军区司令员。1946年8月到9月,歼敌万余人,解放五座县城,打垮了胡宗南的"天下第一旅"。新华社专门发文号召全军学习"太岳纵队"。
1948年解放洛阳、郑州等全国性大城市和500多座中小城市,歼敌33万。1949年率第四兵团在九江突破长江防线,指挥第四、第十五两个兵团大迂回,解放南昌、广州,挺进大西南。
1950年担任云南省主席和云南省军区司令员。1950年7月26日到越南支援抗法战争,在奠边府战役中取得辉煌胜利。1951年担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副司令员兼第3兵团司令。1952年任志愿军代司令。
1953年担任军事工程学院院长、政委和党委书记。1954年10月31日担任解放军副总参谋长。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同时获得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1959年担任国防部副部长和中央军委委员。
07
解放战争胜利后,陈赓面对的是一个特殊情况,很多被俘的国军将领都是他的黄埔同学。
1949年12月19日,时任国民党华中"剿匪"副司令兼第14兵团司令的宋希濂,在大渡河沙坪被第二野战军俘虏,关在重庆白公馆。
一个月后,陈赓带着两瓶茅台酒,从云南专程赶到重庆看望他。同时被关在那里的还有第14兵团中将副司令钟彬,也是黄埔一期学员。
看到这两个老同学,陈赓没有显出胜利者的傲慢。他自己掏钱在看守所摆了一桌丰盛的酒席,还邀请同屋的王陵基上将一起参加。
酒席上,陈赓只谈黄埔同窗情谊,对战场胜负只字不提。他还特意嘱咐看守所管理人员,宋希濂和钟彬身上有伤,王陵基年纪大身体弱,在政策允许范围内要多加照顾。
陈赓走后,王陵基羡慕地看着宋希濂和钟彬,感叹说哎,怎么我没有这样的老同学。
此后,三人都被安排到功德林,陈赓多次去看望宋希濂。1959年12月,宋希濂作为首批特赦人员获释。
在被俘将领中,跟陈赓关系好的还有不少。黄埔五期的邱行湘,青年军整编第206师少将师长兼洛阳警备司令,1948年3月在洛阳战役中被俘。
桀骜不驯的邱行湘一直不服气,认为自己败北是因为胡琏和杨伯涛不来支援。陈赓听说后,专门去看这个黄埔五期的师弟。
陈赓坐在邱行湘旁边说你就是邱行湘吧?黄埔五期的,我是陈赓。邱行湘一听是陈赓,赶紧起立敬礼。在黄埔,陈赓的名字就是传奇。
陈赓让邱行湘坐下,说军人打仗,败就是败了,怎么能找这么多借口?承认失败不丢人,败了还找借口才真丢人。
陈赓的一番话让邱行湘羞愧地低下了头。陈赓笑着说放心吧,你已经获得了人民的解放,我相信你也能获得人民的宽恕,获得自我救赎。从今天起,欢迎你走进我们解放区。
陈赓还特意关照后勤人员,给邱行湘准备了十几罐猪肉罐头,供他路上吃。邱行湘跟宋希濂一样,被安排到功德林,1959年12月首批特赦,后来定居南京。
几十年过去了,每当提起洛阳战役,邱行湘还会念念不忘陈赓送给他的那十几罐猪肉。
08
陈赓给被俘师弟送罐头,已经成了一种习惯。每次探望这些黄埔同学,他总要慷慨地送一大箱猪肉罐头,师弟们都很感激。
其实这些罐头原本就是从师弟们那里缴获的战利品。陈赓性格幽默,每次部队胜仗后,俘虏里要是有黄埔学员,他总要亲自去看看。
一见面,经常跟这些小师弟们说胡宗南跟我同岁,在黄埔时我经常跟他过招,还把他打哭过几次。听得这些师弟们一个个目瞪口呆,眼中流露出深深的敬佩。
陈赓作为黄埔一期的佼佼者,1925年毕业后留校任教,先后担任第二期入伍生连连长、第三期学员队副队长、第四期步兵科7连连长。
当时蒋介石为了争取第8军军长、北伐军前敌总指挥唐生智的支持,特意把唐生智的弟弟、驻广州国民政府代表唐生明安排到黄埔四期,并让陈赓当他的指导员。
陈赓对唐生明照顾得很周到,经常半夜起来给他盖被子。唐生明也很重情义,看到陈赓毕业这么多年还只是个小连长,就要给他写介绍信,让他去投靠唐生智,在军中谋个团长或旅长的位子。
陈赓婉拒了这个好意。毕业后,唐生明去武汉投靠哥哥唐生智,当时才20岁就当上了国民革命军第四集团军学生队副总队长,不久又升任警卫第二团团长,手握一团的兵力和武器。
而陈赓刚升营长。唐生明虽然出身豪门,行为放荡,但很有情义。在黄埔受陈赓影响,对革命事业很同情。
09
1927年,各地武装起义风起云涌。21岁的唐生明凭着对大哥唐生智笔迹的精妙模仿,成功从第四集团军军械库领出汉阳造步枪300支、子弹上万发,用火车运到湖南浏阳文家市镇,捐给了秋义部队。
正值"宁汉合流",武汉国民政府主席汪精卫也宣布辞职下野。代表南京国民政府的蒋介石看在唐生智的面子上,只是骂了几句"纨绔子弟,行为放荡",让唐生智"严加约束",这事就过去了。
前面提到,陈赓有个妹婿谭政将军。值得一提的是,陈赓还有个姻亲陈锡联,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陈赓的第一任妻子王根英,有个妹妹王璇梅,当时才十几岁。抗战胜利后,陈赓派人把王璇梅接到延安,像亲妹妹一样照顾。1949年,陈赓撮合王璇梅和陈锡联结婚。
陈赓跟陈锡联认识于鄂豫皖苏区,当时陈赓是红四方面军第12师师长,陈锡联是红10师第30团特务连指导员。抗战爆发后,两人都在八路军129师,陈赓当386旅旅长,陈锡联当385旅769团团长。
1943年夏天,陈赓和陈锡联一起在延安中央党校学习,住同一宿舍,成了好兄弟。陈锡联当时已经结婚,妻子粟格是陕西米脂美人,夫妻感情很好。
可惜1948年春天,正当陈锡联在前线指挥作战时,粟格在后方病死。这对陈锡联打击很大,很长时间都走不出来。陈赓看着心疼。
1949年7月,王璇梅参加第四野战军南下工作团,路过上海时去看母亲,碰巧陈赓也在上海当第二野战军第四兵团司令员。
陈赓见到王璇梅就说你别急着走,跟我去武汉,我给你介绍个人。几天后,陈锡联在武汉见到这对兄妹,一段美好姻缘开始了。
王璇梅成了陈锡联的妻子,陈赓也完成了一件心事。1955年,陈锡联被授予上将军衔,担任炮兵司令员。
10
陈赓大将的传奇一生,朋友遍天下只是其中一个方面。从湘乡豪门子弟到共产党大将,从黄埔学员到军事院校院长,他的人生充满了传奇色彩。
最难得的是,在那个政治立场分明、你死我活的年代,陈赓却能保持着对朋友的真诚和义气。无论是童年玩伴、黄埔同窗,还是战场对手,他都能以诚相待。
这种超越政治立场的人格魅力,正是陈赓最珍贵的品质。他用自己的方式诠释了什么叫做"义薄云天",什么叫做"情深如海"。
在战火纷飞的年代,这样的友谊显得格外珍贵。它不仅见证了一个时代的风云变幻,也展现了人性中最美好的一面。
史实来源:
本文主要依据《陈赓大将传》、《黄埔军校校史》、宋希濂《鹰犬将军》等史料,以及相关当事人回忆录编写。文中对话为根据史料合理推演,力求还原当时情境,如有疏漏,敬请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