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ETF炼金师)
近期,港股科技板块的热度不断上升,投资者资金布局的趋势愈发明显。2023年8月15日,南向资金在单日内净买入港股达358.76亿港元,这一数字不仅刷新了2014年11月17日互联互通机制启动以来的单日净流入纪录,也成为2025年第四次单日净流入创纪录的里程碑事件。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当日沪深两市通过港股通净买入的前五只股票均为科技板块的核心成分股,这一现象直观反映了内地资金对港股科技标的的强烈配置需求,科技行业的市场景气度持续上升,关注度也在同步提高。
在政策与产业的双重驱动下,科技板块的强劲表现得到了全面支撑。从政策层面来看,中国正在逐步建立多层次、全方位的科技金融支持体系。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聚焦于科技金融产品与服务的创新,正在制定科技保险政策以强化风险补偿。上海市则针对低空经济和人形机器人等前沿领域推出定制化保险服务,推动产业链保险模式的突破。湖北省以武汉科技金融中心为支点,重塑政策体系并开展改革试点;央行和科技部等部门分别从金融科技发展规划、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协同等多个维度出发,激活数据要素,优化科技企业的融资规则。
这些政策红利正在加速向产业端传导。《十四五》规划将科技创新置于核心地位,研发投入强度已超越欧盟的平均水平。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与《数字中国建设2025年行动方案》进一步明确了创新驱动的方向,推动数字领域新型生产力的壮大。在这一背景下,产业资源持续向科技领域集中,技术突破与产能释放的节奏加快,为板块长期增长奠定了坚实基础。
从港股科技板块自身来看,当前的市场环境为其带来了“估值修复”和“业绩兑现”的双重机遇。港股科技板块内的龙头企业凭借强大的技术壁垒和生态优势,构建了深厚的竞争护城河。与年初相比,当前板块的拥挤度显著下降,估值水平仍处于历史相对低位,同时成分股的盈利能力(ROE)也已显示出回升的迹象。随着下半年业绩兑现周期的到来,港股科技板块形成了兼具成长性与回报性的稀缺配置组合。
在估值修复的空间方面,当前港股科技板块的市盈率处于合理偏低区间。随着市场对盈利改善和成长预期的信心逐步恢复,科技板块有望迎来新的投资机会。恒生港股通科技主题指数作为港股科技板块的重要投资工具,其配置价值也愈加突出。该指数专注于覆盖TMT(科技、媒体和电信)及互联网领域,涵盖了港股AI产业链中的领军企业,能够精准锁定科技产业的核心方向,避免非相关板块的干扰。
此外,恒生港股通科技主题指数的前十大成分股的权重合计超过75%,显示出其强大的代表性。龙头企业的市场表现直接影响指数的走势,这使得投资者能够高效捕捉到产业红利。同时,由于龙头企业具备较强的抗风险能力,指数在市场波动中也能增强防御属性,兼顾弹性与稳健。
在布局港股科技板块的窗口期已经到来之际,政策与资金的共振为投资者提供了良好的投资机会。港股科技板块正处于“政策支持加码、产业突破加速、资金持续流入、估值与盈利双修复”的多重利好周期中。南向资金的创纪录净流入,反映了市场对这一板块价值的共识加强。恒生港股通科技主题指数凭借其对核心赛道的精准覆盖、对龙头企业的高度聚焦以及优异的收益弹性,成为把握这一轮科技红利的优选投资工具。当前科技板块的估值仍处于低位,业绩兑现的窗口正在临近,布局价值正在逐步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