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的坦克一路轰鸣着开进加沙市区,武装直升机的炮火也频频发出震耳欲聋的爆炸,将夜空撕裂成一道道裂缝。这场被不少人说成是“两年来最激烈”的地面攻势,就这样拉开了序幕。
全世界的目光都集中在这片原本满是伤痕的土地上,看到那不断上升的伤亡人数,心头啊,不禁揪了一把。
就在这关键时刻,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突然一改方向,把焦点转向了一个一直在努力调和的中国。
他公开批评,称中国正在对以色列展开一场“信息战”。
他说这话,听着确实挺让人琢磨不透,到底是怎么回事?真的是中国在搞什么“信息战”吗,还是背后还有啥别的阴谋?
目标直指中国
咱们把时间往前推一点哈,在以色列发动那场大规模地面行动之前,国际社会,特别是咱们中国,一直在想办法帮这局势降点温。
在联合国安理会的会场上,中国代表多次发声,耐心劝导着大家,特别强调暴力解决不了安全问题,用武力也难以实现和平。中国表示得很清楚,呼吁以色列立即停火,不要再伤害平民,也不要做出违反国际法的事。
可以说,这些说法既算是提醒,也算是警示。
不过呢,内塔尼亚胡政府对于这些话,明显是一点没当回事。
他们不仅没有宣布停火,反而是在跟美国国务卿会面之后,拿到了美方的默认,立即就下令军队开展了这场让全世界都紧张不已的地面行动。
坦克闯入市区,空袭也没停片刻,短时间内导致了不少平民伤亡,超过三十万的加沙居民只得被迫离开家园,在战火的冲击下惊慌失措,仓皇向南逃跑。
加沙的情势逐渐演变成让人最不想面对的地狱般场景。
照理来说,既然自己做出了这个决定,搞出了这样的后果,应该会面对来自全世界各方的压力吧。
就在这时候,内塔尼亚胡对一帮前来访美的美国议员,抛出了那句让人震惊的话。
他提到,中国跟卡塔尔正在砸大钱,用各种网络渠道,在西方的社交媒体上搞“反以色列的宣传”,主要就是想动摇以色列的“合法性”。
他还专门提到TikTok这个平台,意思挺直白的,就是说这里就是“反以色列信息”的主要源头。
这话一说,基本就是打自己的脸,简直是自相矛盾。
中国在中东问题上的立场一贯很明确,就是希望大家能坐下来好好谈谈,用“两国方案”让巴勒斯坦和以色列都能平安过日子。
中国说的做的,都是真凭实据和国际公认的准则,谴责暴力,呼吁平和。这些正义的立场被有人硬说成一场有备而来的“信息战”,这不仅讲不通,听着还挺搞笑的。
内塔尼亚胡的目标主要是确保以色列的安全与稳定,维护国家的利益和主权。他希望巩固自己在政治上的地位,提高国家的国际影响力,同时也关注国内的经济发展和安全局势,推动政策以实现这些目标。
那内塔尼亚胡为啥要这么讲呢?这可不是他一时兴起的,他自己心里有盘算。
最重要的原因其实就是为了转嫁压力,帮自己摆脱困境。你也知道,他现在的日子可不好过。在国际社会上,因为这次的军事行动,以色列正变得空前孤立。
就连之前的一些欧洲盟友也开始和他拉开距离,有的甚至取消了军购协议,这说明大家心里都有一杆秤。在国内,反对的声音也越来越响,很多人批评他的强硬政策把国家带进了死路,让以色列的处境越来越被动。
家里屋内都着火的时候,最容易搞定的办法就是扔个更大的“烟雾弹”到外面去,让大家的注意力都被转移开来。
因此,他把中国当成了定位的对象,所有的难题都归咎于所谓的“中国信息战”,这样一方面可以掩盖自己政策上的失误,另一方面也能激起情绪,凝聚内部的力量。
这举动也是在策略上配合了美国,偏偏这个时机选得巧得很,正好是在中美两国就TikTok之类的问题展开谈判的时候。
美国一直想找个借口搞垮TikTok,偏偏这时候内塔尼亚胡站出来,说TikTok上满是“反以色列”的内容,感觉像是在帮美国撑腰似的。这不就像是大家心照不宣的一场默契合作似的嘛。
美国刚刚对以色列的军事行动点了“绿灯”,内塔尼亚胡这边也不示弱,反而在舆论和科技战方面帮美国出招,整得中国忒被“吹风”了。说到底,这背后的小算盘,谁看得不明白呢。
最终,这实际上变成了一场争夺舆论场的“捍卫战”。内塔尼亚胡心里明白,现在可是社交媒体的时代,以色列在加沙的每一个动作,那些震撼人心的画面,通过TikTok啥的,一转眼就能传遍全世界。
当全世界的年轻人看到加沙那惨得真实模样,看到满目疮痍的废墟和四处流离失所的平民们,心里难免会站在弱者一边,肯定会对以色列的所作所为产生疑问和质疑。
这种发自内心的感受,任何宣传手段都改不了。不过内塔尼亚胡不这么觉得,他把这些客观反映事实的内容,全都打上“反以”、“反犹”的标签。他这么干的目的呀,就是想把局势搞得更乱一些,用“信息战”这个帽子给事实扣上一顶,意在掩盖自己军事行动的不正义,试图夺回一些舆论上的主动权。
归根结底,内塔尼亚胡那些嘴里的说法,根本站不住脚。
真正让以色列在国际上的形象受挫的,不是中国的“信息战”,而是他们在加沙的实际操作。当炮弹砸到居民楼,或者平民在领取援助物资时被袭击的场景,这些画面本身就成了最有力的“宣传”,不用经过任何加工,也能说清楚问题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