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28日,江苏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以下简称“江苏省消保委”)针对第三方火车票抢票平台“加速包”服务展开的专项调查结果引发广泛关注。
调查显示,多家平台宣称的“加速包能提高抢票成功率”实为营销噱头,实际抢票效果与宣传严重不符,而携程、去哪儿等平台客服回应称“加速包仅能提升抢票速度,无法保证100%成功”。
12306官方候补优先,加速包沦为“心理安慰”
江苏省消保委通过问卷调查、线下体验、协议文本分析及舆情监测等方式,对携程、去哪儿、飞猪等9家主流抢票平台展开调查。实测结果显示,在南京南至北京南G4次、南京南至秦皇岛G1236次两条热门线路中,12306官方候补订单均最早出票,而部分第三方平台出票时间晚于官方候补,甚至近半数订单全程未抢到票。
调查还发现,平台通过界面设计诱导消费的现象普遍存在。例如,去哪儿平台将标注“极速抢票”的付费按钮以橙色高亮显示,并置于支付环节显眼位置,而免费普通抢票按钮则被弱化处理,导致消费者误选付费服务。某体验员在去哪儿平台购票时,本想选择45元专人抢票服务,却因界面误导多付50元,且实际扣费与按钮标注金额不符,客服亦无法解释价格差异。
加速包“能提速但非万能”
面对质疑,携程、去哪儿等平台客服回应称,加速包通过专属服务器或提升页面刷新频率来加快抢票速度,但无法保证成功。
携程客服:助力包提供专属服务器,可提升网络速度和余票监控频次,但“出行解决率受路线、余票等因素影响,无法保证100%成功”。
去哪儿客服:加速包能提高抢票概率,但“具体效果无法预测”,且“抢票速度不能与其他平台对比”。
同程客服:用户购买加速服务后,平台会通过系统协助抢票,但“不保证成功,未抢到票将全额退款”。
值得注意的是,12306官方客服明确表示,从未授权任何第三方平台提供加速抢票服务,所有购票请求最终均需进入12306系统排队。铁路12306中心科创中心副主任单杏花曾指出:“第三方平台加钱与不加钱的效果一样,加速包就是噱头。”
超三成存疑仍因焦虑购买
调查数据显示,55.20%的受访者仅在高峰期偶尔购买加速包,但37.88%的人对其效果存疑,18.43%的人明确反感加速包,认为平台“制造抢票焦虑”或“对非付费用户降权”。
尽管如此,部分消费者仍因“开售即候补”的焦虑心理选择付费。例如,有消费者表示:“如果不是一开票就候补,谁愿意额外花钱买加速包?”
在价格接受度方面,近半数受访者(49.08%)可接受10-30元的加速包费用,31.18%的人接受30-50元,显示中低额支出是主流。
然而,实际体验中,同一平台内价格越高的加速服务显示成功率越高,但附加费与抢票结果并无正向关联,高价服务未兑现预期效果。
涉嫌虚假宣传与不正当竞争
北京中银(广州)律师事务所律师韩斌指出,若第三方平台故意夸大加速包效果,误导消费者付费,则涉嫌虚假宣传,消费者可依据《民法典》要求解除合同并退还费用。此外,抢票平台通过技术手段增加抢票成功率,可能导致普通消费者成功率降低,违背公平原则,扰乱市场秩序,涉嫌不正当竞争。
江苏省消保委提醒消费者,第三方抢票平台存在隐性消费、信息泄露、退改签困难等风险,建议优先通过12306官方渠道候补购票。12306系统按照提交顺序配票,公平透明,无需额外付费。若选择第三方平台,需仔细阅读服务协议,避免被界面设计误导,谨慎购买加速包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