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咱家那399块会员卡,真能包治百病?”“闺女,人家天天给我打电话问冷暖,还送健康讲座呢!”辽宁抚顺的李大姨险些把养老钱转给了所谓的“健康达人”平台,一场看似温情脉脉的骗局,就这样在银行大厅被戳穿。骗子套路花样翻新,可我们的老年人真的准备好了吗?
谁都想活得健康长寿,但保健品、养生课、神奇疗法,这些年轮番轰炸着银发族的钱袋子。2025年《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突破3亿,其中有超六成老人曾接触过保健品推销。而据民政部白皮书披露,仅去年全国因虚假保健服务被骗金额就高达42亿元!别小看这区区几百块,对于不少靠退休金过日子的老人来说,那可是一个月伙食费。
再说回李大姨。她怎么也没想到,每天电话里嘘寒问暖的人,其实是盯上了她口袋里的养老金。“只要399元,包您享受专属健康指导!”对方软磨硬泡,各种承诺听起来比亲闺女还贴心。可银行工作人员刘晓奇一眼识破端倪:不急着办存款,却火急火燎要转账?八成有诈!
刘晓奇没直接否定,而是用手机搜出最近曝光的类似骗局——什么北大荒牛初乳、湖北宜昌神酒……包装和宣传话术简直一个模子刻出来。这还不够,她又请来厅堂其他客户和同事现身说法:“我妈前阵子也遇到过,被忽悠买了一堆没批号的小药丸。”大家七嘴八舌,你一言我一语,总算让李大姨醒悟:原来那些关心,全是为了套走自己的血汗钱。
其实,这样的故事并不少见。我隔壁楼78岁的王叔,上个月才刚被邻居劝住,不然差点把自己攒下来的1万元交给某个“免费体检”机构换终身理疗卡。他后来感慨:“现在骗子太专业了,说得头头是道,我都快信了。”
北京大学老龄研究所调研发现,65岁以上群体中,有43%表示曾接到陌生推销电话或短信,其中三分之一坦言很难分辨真假信息。不少骗子正是抓住了老人的孤独与求助心理,用甜言蜜语编织陷阱。有时候,一句关怀胜过千条广告——但这种关怀,是带毒刺儿的。
那么问题来了,我们到底该如何守好自家的钱包?第一步,就是提高警惕,不贪图小便宜、不轻信陌生人的承诺;第二步,多跟家人沟通,有疑问多商量;第三步,如果真遇到可疑情况,可以随时拨打12315消费者热线或者去附近银行咨询。目前,全国已有超过4万家金融网点开设适老化服务窗口,为长者提供防诈骗提醒(数据来源:国务院适老化改造补贴申领指南)。
其实,让每位老人都练就一双识破骗局的火眼金睛,并非易事。但只要我们全社会齐心协力,把温情提醒做到细致入微,把法律保障落到实处,再狡猾的话术,也难以撬动银发族的钱袋子。
那么最后小编想问:如果你的父母也碰到了这样的花式诱惑,他们会不会像李大姨一样及时醒悟?你又会怎样帮他们守住辛苦攒下的一份安稳?对此你怎么看?
#百家号银发科技#
本文无任何不良引导,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