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对乌提供“战斧”导弹松口,乌克兰却和匈牙利互禁军官! 这场博弈到底谁在吃亏?
——泽连斯基的双线作战:一边讨武器,一边得罪盟友
美国总统特朗普在联合国大会上一句“不反对向乌克兰提供战斧导弹”,瞬间搅动了俄乌冲突的棋局。 但与此同时,乌克兰外长瑟比加宣布禁止三名匈牙利高级军官入境,作为对匈牙利上月禁止乌克兰军官入境的报复。 一边是可能解锁的远程打击能力,一边是与欧洲盟友的激烈摩擦,泽连斯基政府的战略选择正将战争推向更复杂的深渊。
特朗普的“不反对”背后:远程武器能改变战场吗?
特朗普与泽连斯基的闭门会谈中,乌克兰总统直接提出两个关键请求:获得射程900至1500英里的“战斧”巡航导弹,以及解除使用美制武器攻击俄罗斯本土的限制。 此前,美国自春季以来一直阻止乌克兰使用陆军战术导弹系统(ATACMS)打击俄境内目标,甚至回绝过乌方的相关申请。
特朗普的回应看似积极,实则留足余地。 他称“不反对这一想法”,却未承诺取消禁令。 这种模糊态度与其近期的对俄强硬言论形成呼应——他公开指责普京“领导不力”,又称俄罗斯是“纸老虎”,但随后改口称“不再说任何人是纸老虎”。 有分析认为,特朗普可能在利用武器谈判向俄罗斯施压,推动双方回到谈判桌。
远程武器的军事价值显而易见。 战斧导弹的射程足以覆盖莫斯科、圣彼得堡等俄腹地目标,远超乌克兰现有的ATACMS(射程约190英里)。 若获批准,乌军可打击俄能源设施、军工企业和指挥中心,削弱其持续作战能力。 但风险同样巨大:俄外长拉夫罗夫已指责北约“精心策划对俄战争”,克里姆林宫警告此类行为将导致冲突升级。
乌克兰与匈牙利“互相拉黑”:能源管道成导火索
乌匈矛盾源于一条关乎中东欧能源安全的“友谊”输油管道。 该管道南线经乌克兰向匈牙利、斯洛伐克输送俄罗斯原油,但近期遭乌军多次无人机袭击,导致匈牙利原油供应中断数天。 匈牙利政府称此举威胁其能源安全,并于8月28日禁止一名参与袭击的乌克兰军官入境。
乌克兰的报复性禁令看似外交对等行动,实则暴露更深层冲突。 匈牙利高度依赖该管道,袭击导致其油价上涨、炼油厂减产,民众生活成本攀升。 匈牙利总理欧尔班借此强调“主权国家不受指手画脚”,甚至与特朗普通话拒绝放弃俄能源。 而乌克兰将能源设施作为谈判筹码,被匈专家批评为“政治勒索”。
更微妙的是欧盟的沉默。乌克兰袭击成员国基础设施未受欧盟谴责,但匈牙利因拒绝援乌预算遭欧盟施压。 这种双重标准加剧中东欧分裂——斯洛伐克虽同样受管道袭击影响,却因国内政局不稳未敢强硬反击。
美欧援乌机制裂痕:谁出钱? 谁受益?
特朗普的援乌新计划要求北约国家购买美制武器转交乌克兰,但法国、意大利、匈牙利等国明确拒绝,德国、英国等则支持。 争议焦点在于:欧洲是否应承担美国军火账单? 法国坚持优先采购欧洲本土装备,意大利以“财政限制”为由退出,捷克则称已参与过多机制。
这种分裂与“乌克兰优先需求清单”(PURL)援助机制直接相关。 该机制由美国主导,北约国家自愿筹资购买美制武器,但被批评为“交易式外交”。 伦敦大学研究员索菲亚·加斯顿指出:“在特朗普政府看来,一切都是交易……任何不相信这一点的人都是天真的。 ”
与此同时,乌克兰的盟友网络正显疲态。 德国推迟装甲车交付,欧盟援乌增速放缓,而乌克兰外债高企、国内经济缩水三成,泽连斯基支持率已跌至25%。 在此背景下,与匈牙利交恶可能进一步削弱欧盟内部对乌统一立场。
#热问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