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股市有点邪乎。那些天天研究K线图、盯着MACD金叉死叉的技术派老股民,最近集体懵圈——以前准得跟闹钟似的指标,现在全成了摆设。上周三明明MACD出现红柱放大,按套路该涨吧?结果大盘冲高回落,差点把追高的小散套在山顶;周四KDJ指标死叉,按常理该跌了吧?结果金融股突然发力,硬是把指数拽红了。有私募基金经理在直播里直挠头:"这行情,量能才是亲爹,成交量不熄火,大盘就能接着蹦迪。"
您别说,这话还真有点道理。最近半个月,两市成交额每天稳稳站在1.5万亿以上,券商营业部的排队队伍又长了。我们小区门口的王阿姨,前阵子还念叨"炒股就是赌博",这两天把银行里的5万块定期全取出来,说要找个"靠谱的理财顾问"开户。银行柜员跟我吐槽,最近基金销售窗口的咨询量比上个月翻了三倍,连广场舞领队的李叔都凑过来说:"听说你们那能买新能源基金?给我也整点。"
这波行情确实有股子"神秘力量"。圈里传有个代号"旺旺队"的资金在托市,手法挺有意思:早盘先拉金融股稳住指数,免得跌太狠吓跑散户;午后就去科技股里"点火",搞几个连板妖股制造赚钱效应;到了尾盘再悄悄收一收,既不让涨得太疯触发监管,又能让收盘数据好看。最绝的是控制涨停板数量,每天就封30-50个板,多了少了都不行,跟厨师调味似的。
不过老股民都明白,这种"温柔牛"最考验人心。前两周有天两市突然放出2.1万亿的天量,当天冲进去的散户不少,结果第二天就开始回调,套了一批人。隔壁营业部的张哥就是例子,他看量能爆了,追高买了只券商股,结果当天赚了5%,第二天低开3%就割了肉。后来他跟我感慨:"原来量太大也不是好事,就跟蒸包子似的,火太猛容易夹生。"
现在市场分化得厉害。这边有人喊"牛市来了",那边就有阴线来打脸;那边新能源、半导体涨得欢,这边传统行业的钢铁、煤炭也在悄悄补涨。有个私募大佬在闭门会上开玩笑:"现在不是比谁赚得多,是比谁活得久。你要是追着热点跑,小心被来回割韭菜;要是盯着量能做,反而能稳当点。"
对咱们普通散户来说,记住三件事准没错:第一,每天开盘先看两市成交额,要是跌破1.2万亿,就得提高警惕;第二,盯紧涨停板数量,超过100家就悠着点,可能是短期见顶信号;第三,别碰那些突然放巨量的冷门股,十有八九是游资拉高出货。就跟菜市场买菜似的,突然挤破头抢的东西,要么是特价促销,要么是快过期的。
当然,现在市场分歧也大。有人看着账户翻倍,走路都带风;有人盯着账户缩水,愁得睡不着。但您想想,哪轮大行情不是在质疑声里涨起来的?2019年初那波,多少人觉得"股市没救了",结果后来涨了一倍;2020年疫情底,多少人喊着"要崩盘",结果指数翻了番。只要量能还维持在1.5万亿以上,这出戏就得接着唱。
说到底,股市玩的就是个预期。现在银行存款搬家才刚开始,场外资金还在观望,等越来越多的人发现"炒股真能赚钱",那行情才算真正热起来。但记住,旺旺队不可能一直拉,等他们觉得差不多了,量能萎缩的那天,就是大阴线出现的时候。所以咱们散户,紧盯量能就行——放巨量滞涨就减仓,缩量调整就持股,别想太多弯弯绕绕。
亲爱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数据来源:东方财富网股票行情数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公开报告、中国人民银行住户存款变动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