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中,共有四百多位皇帝登基。这些皇帝有的文采斐然,有的英勇善战,当然也有些平庸无为。
今天我们来聊聊中国历史上十个最有战斗力的皇帝。
这一查才知道,结果让人惊讶。
像宋太祖赵匡胤这样的武将出身的皇帝居然只能勉强上榜?就连横扫欧亚大陆的成吉思汗都排不进前三?
那么谁才是真正的第一呢?是那位被誉为“天策上将”的唐太宗李世民?还是那位有着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刘彻?又或者是其他的人呢?
首位是秦始皇嬴政。
作为我国首位实现全国统一的皇帝,这位始皇帝确实文武兼备。
自从他开始独立执政,就碰上了嫪毐的叛乱,从此他经常身披铠甲,手持长剑,亲自带兵上战场。
在忙碌的公务空闲时,秦始皇常去视察练兵场,有时碰到士兵们比武,他也会参与其中。
除此之外,每天他都要练习射箭和剑术。
这些事情为他日后统一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秦始皇统一国家之后,曾经五次外出视察。
在巡视时,秦始皇偶尔也会遇到刺客,尽管有精锐卫队保护,但他总是能凭借自己的武艺转危为安。
尽管晚年时热衷于寻求长生不老之法,秦始皇依然坚持练武,临终前还能拉开三百斤的强弓。
这种毅力,在许多帝王中非常少见。
排在第二位的是汉高祖刘邦。
和秦始皇比起来,人们往往低估了刘邦的实际战斗力。
在楚汉相争的时候,项羽带领的大军打败了刘邦的军队。
当所有人都认为刘邦活不下去的时候,他竟然独自一人杀出重围,这种胆识和勇气真是少见。
更令人惊讶的是,当他五十四岁时与项羽展开决战,仍然亲自带兵上阵,日夜不停地指挥战斗。
看到这,我真心觉得,刘邦能建立大汉朝,真是因为他有这么强的耐力和能力。
汉朝建立之后,刘邦依然没有放松对自己的要求,每天依旧抽出时间练习武艺,并且经常去打猎。
尽管刘邦不是以武力著称,但他能从数十万敌军中突围而出,这样的成就足以让他获得第二名的位置。
排名第三的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
说到朱元璋,他的出身比那两位差很多。
很多人认识他,是因为“牧童”“僧人”“乞讨者”这些标签。
记得吗,在明朝建立之前,朱元璋其实是从一介草莽起的身。
在鄱阳湖的大战中,朱元璋亲自指挥水上战斗,即便身上中了好几箭,他仍然坚持在前线指挥。
即便在建立明朝之后,他依然坚持练武的习惯。
到了五十岁,他还经常与各位亲王一起切磋武艺,依然能拉开硬弓、挥动大锤。
更为难得的是,他非常重视火器的使用,还亲自指挥过火炮部队的训练。
古代帝王中,对新式武器的重视程度还真不多见。
中兴之君的故事
第四位是蒙古的成吉思汗。
看到上边三位的故事,大家或许才意识到,原来成吉思汗在第四名真的不委屈啊。
说起来,成吉思汗在蒙古帝国的历史上是个传奇人物,他的战斗力确实很强。
在他的指挥下,蒙古军队横扫了欧亚两个大陆。要是他能多活几年,现在的年轻人就不用辛苦学英语了。
成吉思汗的射箭技术非常高超,据说他能在三百步外射中奔跑中的野狼的眼睛。
虽然成吉思汗非常伟大,但他稍微缺少一些深思熟虑和长远眼光,所以排在了第四位。
第五名是汉武帝刘彻。
汉武帝排在第五位,可能会让一些人觉得奇怪。他们或许会想,汉武帝不是有卫青和霍去病这样的大将帮他稳定国家吗?他主要就是在朝廷里发发命令,怎么还能排这么靠前呢?
根据历史记载,汉武帝在位五十四年,曾经十三次亲自出征匈奴,甚至在四十岁时还能披甲上阵。
现在的四十岁男人,别说去打仗了,可能走几步路都要喘气。这样一比较,大家应该能理解汉武帝亲自出征是多么难得和了不起了。
据说,汉武帝五十岁的时候还能拉开三百斤的弓。
尽管史书上没有详细记录他在对抗匈奴时杀死多少敌人,但他亲自上战场的勇气已经远远超过了其他君主。
因此,他排在第五名也是挺合理的。
第六名是唐太宗李世民。
自从跟随父亲李渊征战四方,“天策上将”的名号就已经让敌人胆战心惊。
在虎牢关的战斗中,李世民只带着四个亲信勇士就敢直闯窦建德的十万大军,还一箭射中了敌军的大旗。
这一举动直接导致窦建德的十万大军瞬间土崩瓦解。
历史书籍上说,他身体上留有六处箭伤,这些都是在战场上的痕迹。
后来的玄武门之变中,李元吉连续射了两箭都没能射中李建成,而李世民则一箭就射杀了李建成。这份狠辣决断,确实非同寻常。
第七名是清太宗皇太极。
皇太极,一个从草原起家的皇帝,他的武力值却常常被低估。
皇太极的战斗力到底有多强呢?
《太宗实录》中说,太宗留下的弓需要使用四尺长的箭,很多力气大的人连弓都拉不开。
这种说法并不是无中生有,而是有着明确的线索可以追寻。
在大凌河之战时,皇太极已经四十岁了,但他依然能连续拉弓数百次,一点也不累。
咱们这位清太宗原本是草原上的汉子,从小就擅长射箭,摔跤技艺也是了得。
在清朝军队进入关内之前,皇太极就已经接连击败了八位强壮的勇士。
他的高超武艺也为后来带领军队进入关内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第八位的是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相比之前的皇帝,完颜阿骨打在接近五十岁时才有了当皇帝的想法。
尽管年纪大了,他的战斗力依然很强。
在这场出河店的战斗里,他只带了三千七百人,就打败了辽军的十万大军,还亲手杀了辽军大将耶律谢十。
谁能想到这竟是一个年纪足以当爷爷的人做的出来的事情。
除此之外,他的箭术也是绝技之一,甚至一箭可以射中三百步外的柳枝。当时这个绝技一出,周围的人看得目瞪口呆。
更让人吃惊的是他的力气,据说他能徒手把一头成年野猪扳倒。
尽管这些记录可能有些夸大,但它们确实展示了完颜阿骨打非凡的身体条件。
排在第九位的是北魏的道武帝拓跋珪。
这位十六岁就开始领军作战的鲜卑族年轻首领,之所以能在那么小的年纪就突出重围,全靠他超群的武艺。
拓跋珪在二十四五岁的时候,参加了参合陂的战斗。
他在战斗中亲手斩杀了敌军的大将慕容麟,极大地鼓舞了北魏大军的士气。
除了在战场上指挥作战,他在日常训练中也非常努力,甚至能连续拉开弓箭五百次都不停歇。
到了四十岁的年纪,他依然能够背着沉重的盔甲步行上百里。这样的体力,在那时候真是少见。
未成为统一的帝王故事
最后一名是宋太祖赵匡胤。
尽管赵匡胤是开国君主,但他为何不像其他开国君主那样位居前三呢?
这事儿要从宋朝的疆域讲起。
赵匡胤去世时,还有北汉和燕云地区没有收复,这种“不完美”的开国在历代中非常罕见。
他的战斗力还是挺不错的。
在后周时期,赵匡胤随柴荣征讨南唐。在六合之战中,赵匡胤单骑冲锋,还亲手斩杀了南唐大将皇甫晖,扭转了战局。
《宋史·太祖本纪》里说,宋太祖力气特别大,箭法也很准,能拉开三百斤的硬弓。
这些记录都显示赵匡胤武艺超群。
总结
这些皇帝的英勇故事,不仅展示了他们的武艺,也体现了中华民族崇尚武力的精神。
他们的成绩至今想起来还是让人激动不已,也让我们有机会了解到那些战火纷飞的年代。
要是他们能换个时代生活,现在的排名说不定也会完全不同吧?